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恢宏视野,深刻洞察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站在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大力推动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创造性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全球视野和博大胸怀,深刻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对整个人类负责的历史担当,为新时代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完整、逻辑严密、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和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相结合的重大成果,具有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精神特质,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辉,是系统科学、不断丰富发展的理论体系,系统阐释了人与自然、保护与发展、环境与民生、国内与国际等关系,是我们党不懈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升华和实践结晶,为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和行动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解决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之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既是重要的发展理念,也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改变传统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加快构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相统一,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新征程上,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我们要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深刻认识和把握生态文明建设新阶段的新特征新要求,坚持不懈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全面提高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扎实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坚持钉钉子精神,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生态文明建设重点任务落到实处。
二、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深入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努力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制定一系列政策文件、开展一系列重点行动、实施一系列重大工程,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构建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认真承担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推动《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出台实施,加快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扎实推进“碳达峰十大行动”,督促各地区编制地方碳达峰实施方案,组织开展碳达峰碳中和重大问题研究。
不断优化能源结构。积极发展非化石能源,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出台加快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推进电能替代的指导意见和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实施方案,积极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目前,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已突破11亿千瓦,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均居世界第一;清洁能源消费占比从2012年的14.5%提升至2021年的25.5%,增加了11个百分点;煤炭消费占比从68.5%下降到56%,下降了12.5个百分点。
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印发《“十四五”全国清洁生产推行方案》,全面推行绿色生产方式。积极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十三五”时期累计退出过剩钢铁产能1.5亿吨以上。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工业企业数字化绿色低碳发展,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由2012年的9.4%提高到2021年的15.1%,提高5.7个百分点。
积极培育绿色发展动能。印发实施《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发布绿色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培育壮大绿色产业,推进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批复浙江设立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完善绿色价格政策,大力发展绿色金融,2016年以来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注册绿色债券130支,募集资金2700多亿元。持续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力度,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量均突破350万辆,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
大力推动节能降耗。制定《“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印发《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实施方案》,出台《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2022年版)》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重点领域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2年版)》,实施节能减排重大工程,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重点行业开展节能降碳技术改造,推广节能高效产品设备。2012年以来,我国以年均3.0%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6%的经济增长,能耗强度累计下降26.4%。
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和经验推广。加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实施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科学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印发实施,总结推广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经验做法。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起草《生态保护补偿条例》。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制定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推进城镇污水垃圾、医废危废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支持中西部150多个项目县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深入实施长江经济带污染治理“4+1”工程和黄河流域污染治理“3+1”工程。《关于进一步加强商品过度包装治理的通知》《关于加快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的意见》印发实施。制定“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
积极参与全球环境与气候治理。深入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制定出台《关于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意见》,统筹推进绿色发展重点领域合作和境外项目绿色发展。认真落实停止新建境外煤电项目有关工作,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参与G20能效合作,积极开展中欧循环经济合作、中德能效合作。
三、切实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
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学思践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努力做到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切实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提高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有序推动“双碳”工作,全面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加快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贡献。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落实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有计划分步骤组织实施好“碳达峰十大行动”。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研究制定碳达峰碳中和综合评价考核办法,夯实碳排放数据、人才培养、干部培训等方面工作基础,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完善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加强碳达峰碳中和关键技术研发应用。深化碳定价机制研究。指导各地有力有序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既不搞“碳冲锋”,也不搞运动式“减碳”。
推动能源清洁高效利用。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推进新旧能源有序转换替代。持续提高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实施煤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坚决落实能源保供责任,夯实国内能源生产基础,加强油气储备能力建设。把促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力度在沙漠、戈壁、荒漠化地区规划建设以大型风电光伏基地为基础、以其周边清洁高效先进节能的煤电为支撑、以稳定可靠的特高压输变电线路为载体的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
大力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坚持增量存量并重,加快建设绿色低碳现代产业体系。着力做大增量,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新兴技术与绿色产业深度融合,提高绿色低碳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持续优化存量,依法依规退出落后产能。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推进交通运输和城乡建设低碳转型。加快发展以铁路、水路为骨干的多式联运推广节能低碳交通工具,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绿色化提升改造,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服务,构建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推广绿色低碳建材和绿色建造方式,优化建筑用能结构,推广供热计量收费和合同能源管理,推进农房节能改造和农村地区清洁取暖。
深入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坚持“能水粮地矿材”一体化节约理念,实行全过程管理和全链条节约,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继续高水平做好节能工作,大力推动传统产业节能降碳改造,加强用能保障,扎实做好“十四五”国家重大项目能耗单列工作。继续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推进公共管网漏损治理。大力反对食品浪费,抓好粮食全链条节约减损。发展循环经济,组织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建设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基地,完善废旧物资回收网络,加快构建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和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
持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力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重点领域生态环境治理,深入推进湖库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保护修复,不断巩固改善全国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推动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积极构建集污水、垃圾、固废、危废、医废处理处置设施和监测监管能力于一体的环境基础设施体系,加快补齐县级地区生活垃圾焚烧设施短板。抓好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商品过度包装治理、废弃汽车治理。
打造国家重大战略绿色发展高地。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持续改善长江生态环境,狠抓突出问题整改,大力实施污染治理“4+1”工程,加强入河排污口整治,强化“三磷”整治和“锰三角”污染治理。统筹推进黄河系统治理和生态保护,加快构建“1+N+X”规划和政策体系,加强黄河流域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强化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推动雄安新区绿色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美丽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统筹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和斗争,积极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各项工作,加强77国集团+中国、基础四国、立场相近发展中国家的立场协调和政策沟通。引领推动国际规则制定和多边谈判进程,坚决维护我发展权益,抵制不合理“碳干涉”诉求。持续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研究推动在相关国家合作共建风电、光伏项目,共同推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
(作者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