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思政教育 >> 正文

理解青年一代,才能创新思政教育

发布者:王伯军 王松华 侯劭勋 [发表时间]:2021-07-23 [来源]: [浏览次数]:

青年人的未来,常常被视为国家的未来,而大学生作为青年人的中坚力量和杰出代表,始终被寄予无限的期望。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与价值取向对于整个社会有着重要影响,而了解和把握青年的思想心态和价值观念则是开展好思政教育工作的首要前提。

一、丰裕富足的条件塑造出独特一代

当代大学生是在物质观上崇尚个性、在社会观上包容多元、在人生观上追求自我价值的一代。在当代大学生的物质观方面,“物为我用”取代了“我为物用”,他们在看重物质的同时并不过于追求物质。此外,相对充裕的物质条件以及多元的社会环境也塑造了这一代大学生的社会观。他们所经历的社会形态不断朝着富裕、宽容的方向变迁,自我选择空间前所未有地增加,并且许多选择都能够得到认可和尊重,因此在社会心态上呈现出兼容并包的特征。

同时,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则呈现出从“生存”转向“生活”的特征。他们不再用条条框框限定人生,对于美好人生的理解从外在评价转向了内在体验,他们希望能根据个人的意愿对人生作出选择,他们秉承着推己及人的观念,认为社会的稳定和健全是由个体的舒适、发展和尊严构建的。在评判新生事物、小众文化,以及自己不甚了解的人和事时,他们态度谨慎,并不贸然表态,保持着有距离且尊重的态度。

二、日新月异的机遇激发出丰富个性

(一)兴趣观上更加注重圈层深耕

依托互联网平台,当代大学生兴趣十分广泛,内容更加多样。基于自身兴趣爱好而作出的个性化选择不仅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也促使他们形成不同的圈层,并将其作为一个立足点,积极向外发展,与社会相连接。在实现个体兴趣的同时,许多大学生通过圈层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参与或组织各类活动,成为实现自我价值和诉求的良好渠道。

(二)就业观上更加探索多元选择

如今,部分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通过深耕兴趣获得人生第一桶金。兴趣不再仅仅承担业余爱好的角色,也为大学生创造出丰富的职业选择和机遇,例如短视频制作者、网文作者、电竞选手等。随之而来的是就业观念上的改变,就业期望由以前的“能就业”转向“好就业”,各种隐性、灵活就业方式层出不穷。

(三)婚恋观上更加期待精神匹配

相较于传统保守的婚姻观念,如今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了更加开放平等的婚姻观,期待自我选择婚姻、追求志同道合伴侣的人数显著增多。大学生更愿意自己寻找配偶,接受男女平等的恋爱和婚姻。

(四)世界观上更加追求平等公正

除了个体发展,国家与社会的环境变化也造就了这一代大学生更为平等公正的国际视野,国家地位以及综合实力的变化也带来了大学生心态的转变,使他们成长为平视世界的一代,面向世界,更加自信,能够更加客观公正地看待国际事务及相关问题。

(五)思想观上更加激发理性觉醒

面对铺天盖地、虚伪难辨的网络信息,成长于网络时代的大学生群体展现出了理性的一面。这种理性具体体现在他们能够辩证看待网络纷杂的信息,拥有自身的价值判断,不轻易被歪曲的价值观所裹挟,这也为开展思政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另一方面,如何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在复杂隐蔽的网络背景、严峻的国际环境下如何有效开展思政教育,依然是亟待探索的问题。

三、打造思政教育的“三边形”策略

(一)立足经典发展未来,以学术延伸政治

坚持用学术讲政治是顺利开展高校思政教育的前提。首先,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在学习研读中把握经典,打牢学术理论的话语根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研究问题,加强自身的学术理论修养。其次,在坚守政治立场的同时必须要构建学术话语体系,不断创新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以确保在知识源头能延绵不断产生新的养分。最后,在思政教育过程中需坚守正确的政治观点和政治立场,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由此,才能更好地激励大学生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树立爱党爱国的宏大志向,以提升他们的人生“志气”。

(二)立足理论面向现实,以实践联结精神

社会实践是思政教育与现实环境形成合力的桥梁,思政课的开展需与社会生活密切结合起来,运用社会大课堂,建立校内外互补的实践活动,从而帮助学生达到知行合一。因此,除了理论学习,思政教师也要加强社会实践,只有主动积累实践中的体会和经验,力争作出表率,才能更好地将知识悟透、说透,并传授给学生,产生良好的榜样效应。此外,要进一步探索资源,借助新闻热点开展案例讨论,紧抓影响学生树立价值观的德育因素,在实践教学中引导大学生把个人志向与奋斗目标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征程中,勇于承担重任,勇于攻坚克难,从而增强他们的“骨气”。

(三)立足形式面向受众,以创新丰富内涵

如今,思政教育的渠道不断增多,形式日益鲜活,但依然存在故事讲不深、道理不延伸等问题。对此,应当面向受众探索寻找接受度更高的途径,活用各种平台、各种活动,利用文艺、文化作品等多种手段,以动画、视频等大学生更加喜爱的传播形式进行宣传。例如,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将党史人物与故事以话剧表演的形式传递给学生,在欣赏艺术魅力的同时,也让学生们实实在在体会到现实与历史的生动交织,感悟红色精神。在开展此类形式的思政教育时,要保证知识的准确性和故事的深刻性,鼓励学生从自身视角进行思辨,从而使大学生能够从鲜活的红色史实中探索出个人与历史之间的联结,不断从党的百年光辉历史中汲取砥砺前行的精神力量,夯实奋进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