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我国职业教育的尴尬,正如纪宝成所概括的那样,“大家谈起来都认为很重要,现实生活中又离不开,打心眼里却瞧不上。”一旦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没有人愿意为之身体力行,其结果就是原本非常重要的职业教育与现实需求脱节,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我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但不是一个制造业强国。简言之,中国制造要转化为中国创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造成这一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滞后的职业教育难以为制造业输入更多的高技能人才。据统计,目前我国高级技工仅占工人总数的5%左右,与发达国家高级技工40%的比例相差甚远,高级技工的缺口数量巨大。
没有厚实的职业教育基础作为有力支撑,不仅会导致大量的劳动力资源被虚置——近年来我国愈演愈烈的用工荒与其说是劳动力短缺,不如说是技工人才短缺导致的结构性用工荒,而且会严重影响到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毕竟,没有大量的技术人才作为支撑,经济转型难免会沦为一句空谈,我们的产业势必会在全球分工中处于产业链的末端。
既然职业教育如此重要和必要,职业教育何以还会出现口头上受重视但事实上被轻视的尴尬呢?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劳动的尊严正在日渐衰落。我们经历过那个“劳动最光荣”的风光时代,工人一度是最让人羡慕的体面职业。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虽然“劳动伟大,创造光荣”还是始终不变的口号,但是谁都无法否认,劳动的尊严正在衰落,工人的地位在社会职业价值的排序中每况愈下。
若要问劳动尊严的衰落表现在哪里,身边的例子可谓俯拾皆是。中国经济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得益于千千万万普通劳动者辛勤的奉献,但是普通劳动者并没有充分合理地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从宏观层面看,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年下降;从微观层面看,劳动者劳动条件、福利待遇、工资水平等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并不相称,甚至一些劳动者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都是难上加难的事情。
如此状况下,自然很多人不会相信勤劳致富。比如,《中国青年报》做过的一次调查就显示,近9成的被调查者表示身边有年轻人拟做“炒钱族”,担心单靠踏实工作很难致富,76.8%的被调查者表示认同,仅14.8%的人明确表示“不认同”。原本能够创造财富的劳动,其尊严一旦式微,结果就是很多人倾向于去分配财富而不是创造财富,就像很多人要矢志不渝地考公务员挤进体制内,还有的人表示死也要死在编制内,等等。
应该说,职业的尊严维系于体面的职业地位和受到尊重的职业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讲,虽然我们已经进入一个价值多元的时代,但是那种“劳心者治人”的价值观,由于制度、机制的原因,还在一定程度上大行其道,这使得原本应该平等受到尊重的职业,不幸有了三六九等之分。从这个意义上讲,劳动尊严的衰落,是职业教育沦落到今天如此境地的最好诠释——当职业教育无法成为个体体面人生的基础,它必然会随着劳动尊严的衰落而一同沉沦。